提到屈臣氏,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是什么?当然是“凶猛”的屈臣氏导购!意志不太坚定的人,只要空着手走进去,不装满一个购物篮就很难出来。
导购们具有太过“凶残”的推销能力,让不少人都对屈臣氏产生了反感,对屈臣氏门店望而却步。屈臣氏此前连年下滑的业绩,也和导购们过分的推销脱不了关系。
然而,屈臣氏最近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业绩好转,上半年零售108亿,同比增长2%,增长主要来自保健及美容产品分部整体零售业务复苏以及有利的外币兑换影响。
屈臣氏零售业务复苏了?是什么力量让大家抑制住了对导购们的恐惧,走进了屈臣氏?品牌君带着大家来探究一下。
在网络上,屈臣氏的导购、上课的老师、健身房的私教,被列为三大不敢与之发生目光交流的职业!甚至有70%的网友表示,每次进入屈臣氏都是一场心理战。
微博上,“屈臣氏,请取消导购”的话题阅读量高达44万。可想而知,屈臣氏导购制度为屈臣氏拉了多少仇恨,拦住了多少想要进店的顾客。
如今,屈臣氏终于听到了这个呼声,减少了导购人员的介入服务,不再用制度逼导购们围着客人,半推销半强迫地消费产品。没有了导购的跟随压力,消费者自然愿意走进店里看一看。
此外,屈臣氏门店中还引入专业彩妆团队、专业肌肤测试及店铺美容保养等体验服务,以沉浸式体验营销来吸引顾客消费。简而言之,在屈臣氏新开的潮流店中,专业的皮肤护理专家及彩妆师替代了导购服务。现在我们走进屈臣氏门店,终于不用怕会对上导购的目光,而能够体验到专业的皮肤护理和化妆指导。
屈臣氏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个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应该重视起来。在此之前,屈臣氏的品牌口碑因为不健康的导购制度受到了极大伤害,连带着业绩也出现退坡,屈臣氏方面为了业绩增长,反而更加逼迫导购去推销产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今,屈臣氏的改变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自有品牌减少了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各种海外高端品牌的美容美妆产品大受欢迎。然而,此前的屈臣氏却对这样的现象熟视无睹,门店内大量引进中低端国产品牌之外,还加码了自有品牌的份额。
屈臣氏从2004年开始推出自有品牌至今已有14年的时间。由于规模较大,具有价格优势等,自有品牌一度成为屈臣氏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在海外中高端品牌越来越受欢迎的大环境下,屈臣氏还坚持大份额自有品牌的销售,难怪在2016年,屈臣氏的整体业绩会下滑3.82%。
如今,屈臣氏终于正视了大环境的变化,减少了国产品牌及自有品牌占比,增加日韩等潮流进口品牌,引进更具个性化彩妆品牌,从产品上升级屈臣氏的品牌形象。
此前,屈臣氏的门店是延续多年不变的绿调,容易给人给人留下了“土”“low”的印象。如今,屈臣氏门店不再是全国大一统的一致风格,而是会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商圈的差异性和消费力不同,做有侧重的分级区别。
产品升级加上门店升级,屈臣氏正在努力扭转以前消费者心中那个跟不上时代的落后品牌印象。
屈臣氏的品牌升级案例可以说明,老化的品牌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积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让品牌形象和产品跟随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有很大的几率迎来品牌的新生。